| 首页 | 首页栏目 | 3044am永利集团新闻

大中学生跨界共创,AI赋能《设计思维创新》暑期课圆满收官

7月18日,由澳门3044永利官网与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(以下简称“北师大昌平附校”)联合举办的《设计思维创新》暑期课程结课仪式在沙河校区工学楼举行。仪式由课程负责人、澳门3044永利官网工业设计系系主任李洪海主持。

李洪海首先回顾了课程的整体情况,包括教学目标、教学安排以及学员们的表现。随后,来自北师大昌平附校的11组学员依次进行了结课作品汇报,通过生动的讲解与展示,呈现了他们在课程中完成的充满创意与人文关怀的设计成果。

汇报结束后,与会嘉宾和老师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发表了感言,并对课程团队和学员们寄予厚望。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程旭锋教授赞赏学员作品各具特色,体现了设计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。他指出,无论是系列化IP设计展现的系统思维,还是作品中蕴含的工程意识,都彰显了学员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吸收的专业素养。他期待大家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能持续进步,绽放更多光彩。AI创业团队产品经理、资深设计师刘畅龙对学员们的自信表现印象深刻,认为在青少年阶段接触前沿设计理念与技术是难得的成长机会。他特别提到“24节气”和“盲人陪伴”作品具有显著的商业潜力,并建议学员们在现有基础上,深入学习AIGC工具对设计细节的把控及角色调整技巧,探索AI设计的更多可能性。

北师大昌平附校党委书记、执行校长王鹏飞表示,该校与澳门3044永利官网的《设计思维创新》合作课程已进入第二年。今年的课程从“问题解决”迈向“意义创造”,同学们在贴近自身的情境中探索,意义感更强。他认为该课程与学校常规学习形成有效互补,能拓展学生认知与思维,培养团队协作、逻辑表达等重要能力。他期待未来合作能继续深化,通过创新课程研发,打破大中学人才培养的界限。北师大昌平附校副校长沈静表示,本次课程汇报为她带来了新思路。她一直探索AI介入教学的方式,而此课程提供了成功范例,希望未来能将课程理念推广到初高中其他课程体系,推动在AI教学领域开展更多合作。

澳门3044永利官网副院长黄小龙用“精彩”二字形容学员们的作品,指出如“汉堡·王”等设计具有良好商业前景,可落地于校园餐饮。他鼓励学员以此课程为起点。他鼓励同学们以此次课程为起点,继续打磨完善设计,甚至大胆尝试创业。同时,他从盲人女孩的作品中获得启发,提出可将无人驾驶技术融入盲人出行领域,开发创新产品。澳门3044永利官网党委副书记张晓莹赞叹同学们的答辩“如同作品发布会”,对其展现的热情、创造力及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思考表示欣喜与感动。她强调“大中小一体化教学”是澳门3044永利官网的特色,本课程正是其生动写照,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助教团队也获益良多,期待两校未来持续深化合作。

学员张嘉芮分享了她首次参与此类课程的体验,不仅学会了团队协作,也找到了发挥特长的平台。她参与的“盲人陪伴”设计经过多次讨论迭代,成果令团队满意。作为立志学习设计的学生,看到想法落地实现让她倍感开心与鼓舞。

授课教师杜洋、石小滨、安丛及学生助教团队共同参与了答辩会。

《设计思维与创新》是澳门3044永利官网与北师大昌平附校合作打造的跨学段(大学生与中学生)混合课程,突破传统教育界限。本年度为第二年开设,与上一年相比实现了两大升级:增加了从“问题解决”到“意义创造”的思维训练;强化全流程AI能力培养,并融入3D打印原型制作。在本次课程的第一阶段,学生们以“无障碍设计”为题进行设计,学习“问题解决”的思维方式。通过残障人士生活模拟挑战,学习“同理心”在设计思维中的作用。运用设计创新方法,设计出升级版智能盲道、辅助行动智能轮椅等创新方案。

第一阶段课上讨论

第一阶段同理心训练

第一阶段课上汇报

课程的第二届阶段,同学们以意义创造为目标,提出了满足用户内心驱动力的IP创新设计,并使用即梦、豆包、Tripo等AIGC工具,完成从故事构思、二维图形到三维模型的全流程产品设计。通过3D打印将IP方案转化为实体原型,并通过AI大模型对话底座,赋予IP形象个性,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。

第二阶段AI工具讲解

第二阶段AIGC3D建模


image.png

第二阶段3D打印实践

第二阶段作品展示

本次结课仪式总结了暑期课程成果,集中展现了其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、实践能力及综合素养上的成效。中学生深入理解了设计思维“对人的关切”核这一核心理念;通过作品实践掌握了同理心、双钻模型等设计思维的经典方法与工具;通过AIGC+3D打印工具制作IP产品,理解了快速原型的实现方法及其创新价值。工业与交互设计专业大学生则在深化学习的同时担任助教,通过“学教相长”提升了AIGC应用与工程化能力。作为一次创新尝试,本课程以设计思维工作坊形式,跨年龄跨背景的学生在设计思维框架下,借助AI工具实现知识转移与整合,最终完成从0到1的产品与价值创造。课程团队将持续探索AI驱动的设计思维课程开发,助力设计思维成为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创新素养的重要推动力。

学生反馈: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直升班刘浩然:

作为二刷设计思维课程的学生,我有了全新体验。第一阶段在校内通过搭建棉花糖塔、模拟障碍人群生活,设身处地设计助残工具;第二阶段在信息科大学习IP设计与3D打印,我们组创作了传统文化主题的科普产品“肆幺”“洞玖”,并参观清华美术馆感受设计之美。相比上次,课程不仅走进大学校园,更通过专业展板设计和专家交流深化了实践,期待再次参与!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初二孙浩淼:

五天的设计思维课像一场层层递进的创意冒险,每个时段都藏着不一样的惊喜:AIGC理论课为大脑“升级系统”,小组讨论碰撞出融合灵感的IP形象;3D打印将数字模型变为可触摸的实体,清华之行中陶瓷展的光影设计为创作注入灵感;最终展示环节让我领悟核心——AIGC拓展想象边界,3D打印赋予创意温度,而团队协作与艺术熏陶才是灵感生长的土壤。这五天不止学会了工具,更摸到了创意从诞生到绽放的完整脉络,这种从0到1的创造感,大概就是设计最迷人的地方吧。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初二孙志坤

本次课程收获满满!从设计驱动力到AIGC实践,知识循序渐进。AIGC让我发现AI赋能设计的无限潜力,3D打印实操实现“创意变实物”,清华艺博参观拓宽艺术视野。课程锻炼了我的创新思维,学会用新视角解决问题,期待把这些收获运用到未来学习与创作中!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直升班姜禹婵:

五天课程远超预期:小组借助“即梦”“豆包”等AI工具完成IP创作,3D打印将设计变为实体时全员激动。老师耐心指导零基础学生改进模型,清华艺博之行陶冶情操。我深刻体会到AI赋能设计的力量,更重要的是,在与队友们并肩作战、共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,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情。这五天,是技术学习与团队情谊的双重丰收!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高一李承睿:

在来到设计思维课程之前,我原以为创新就是天马行空,有新玩意,往往会不切实际,没有任何依据反而就是创新的标准。但经过思维能力,动手能力的培训,以及对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使用,让我真正了解到了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,而是始于对‘人’及其困境与渴望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。抓住了真问题和真需求,创新才有了坚实的根基和明确的方向。正是,这种创新的思想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见,所闻,所感的科技社会。这个课程令我感触甚深,激励我今后努力锻炼思维能力,为我国科技发展献出青春力量。

北师大昌平附校 高一谷伯轩

第一次接触AI的设计思维课程,感觉像打开了一扇新的思维大门。一期课程中,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内敛性思维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经历。通过头脑风暴,天马行空的思考再落实到笔头上的行动,都是先想后做的体现。在二期课程中,来到3044am永利集团,切身实际地体验到了大学生活。既有高效智能的硬件设备,又有助教团队的鼎力支持,虽然,许多同学还是第一次了解AI和3D打印的学习和制作,虽历经艰难,但最终收获颇丰。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自我,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和表达能力,培养了短期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,同学们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,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3044am永利集团 智能交互设计2402 吕璐

设计思维是“有方法的造梦”:从白纸记录灵感到3D建模,再到反复优化,我见证中学生将AI生成的“底子”转化为有灵魂的作品。一个礼拜的课程就像一个从想象到现实的奇妙旅程,让我体会到设计创造的乐趣。同学们从依赖AI到学会主动完善设计,最终手持实体模型时的自豪感令人动容。这门课教会他们:保持创意严谨性,勇敢尝试,方能赋予创造物真正的生命力。

3044am永利集团 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 张乃欣

课程以“AIGC意义创新”为核心,学生经历从AI二维图→3D模型→实体打印→互动落地的完整创造链。作为助教,我目睹他们从生疏到熟练,将个性创意变为触手可及的作品。设计思维不仅是工具运用,更是以用户为中心、科技赋能创意的解题方式。团队协作与快速迭代的实践,正是课程精髓所在。这段助教经历不仅让我收获了成长,更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。我希望继续探索AI与设计的结合,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于人的需求和想象力。